近日,机械工程系在“一站式”学生社区开展“社区大讲堂”和“班导师进社区”活动,通过学业精准辅导与开展学术讲座,为学生打造全方位沉浸式学术成长生态圈,切实将育人阵地延伸到学生生活前沿。
揭秘“从生活物件到机械装备的力学奥秘”
机械工程系杨晓峰老师在“一站式”学生社区多功能活动室开展学术讲座——《从生活物件到机械装备的力学奥秘》。本次讲座以“学术赋能成长”为主题,通过运用生活化案例解析抽象力学理论、现场答疑解惑、趣味力学实验演示等环节,为学生们打开了一扇探索机械工程科学的大门。
杨晓峰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场景切入,以自行车、桥梁伸缩缝、升降电梯等常见物件为例,生动剖析了静力学平衡、材料受力变形、运动学约束等核心力学概念。“为什么共享单车的车架多为三角形结构?”“高层建筑的阻尼器如何对抗强风?”通过一连串贴近生活的提问,杨晓峰引导学生思考力学原理在工程设计中的实际应用,并借助动画演示和公式推演,揭示了这些现象背后的科学逻辑。
作为课程思政的延伸,杨晓峰特别讲述了我国在高铁、航天等领域突破“卡脖子”技术难题的案例,强调理论力学研究对高端装备自主研发的重要性。“从螺丝钉到盾构机,精益求精的力学设计体现着中国工程师的工匠精神。希望同学们夯实基础、敢于创新,未来为‘中国智造’贡献力量。”这番寄语引发了全场掌声。
学业辅导“零距离”,精准护航成长路
近日,机械工程系在“一站式”学生社区开展多场班导师进社区学业辅导活动。班导师李媛、李诗宇分别为学生进行《大学物理》和《线性代数》课程专题辅导,通过面对面答疑和个性化指导的方式,将学业帮扶送到学生“家门口”。
“为什么过山车在最高点不会掉下来?”辅导教学一开始,班导师李媛就用学生熟悉的游乐设施场景切入,生动串联起圆周运动、能量守恒等物理知识点。她以例题为引,逐步拆解受力分析、公式推导的逻辑链条,并针对学生普遍反映的“刚体转动”“静电场”等难点章节,手写板书梳理知识框架。
班导师李诗宇以“机械臂运动轨迹控制”为案例,讲解矩阵运算在工程中的应用。“机械臂每个关节的角度变化,本质上就是线性变换的叠加。”她将特征值、向量空间等概念具象化,并带领学生尝试编写Matlab程序,以求解机械工程中的矩阵方程。她还根据自己的经验简单介绍了线性代数在机械工程中的其他应用。针对学生提出的“如何高效记忆公式?”“考前如何复习重点?”等问题,李诗宇总结出“思维导图记忆法”和“真题归类突破法”,并分享了往届学霸的笔记模板。
活动结束后,学生们仍留在社区自习室学习,营造出了浓厚的学习氛围。机械工程系党总支书记赵雷表示,社区大讲堂和班导师进社区活动是机械工程系推动“学术社区”建设的重要举措,未来将持续邀请校内外专家走进学生社区,打造“零距离”学术交流平台,助力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
把教学从教室搬到学生生活区,既打破了空间隔阂,也让教育更有温度,切实将育人资源下沉至学生成长第一线。下阶段,机械工程系将继续深化“学术社区”建设内涵,形成“时时可学、处处能学”的浓厚学习氛围,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注入持久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