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编织,艺术疗愈
近日,心晴社以一场“情绪编织”心理健康活动,吸引了众多同学参与。活动通过绘画、手工与故事分享,将抽象情绪转化为可触可感的艺术作品,引导同学们在创作中探索自我,释放压力,收获情绪管理的独特力量。
活动以轻柔的钢琴曲拉开序幕,同学们在主持人的引导下闭目凝神,回忆近期的情绪波动,并在接下来的动手环节将无形的情绪,转为有形的表达。
有的同学用彩笔将内心感受绘于纸上——红色奔涌的热情、灰色缠绕的焦虑、蓝绿交织的孤独与平静……色彩与线条打破了言语表达的桎梏,让情绪以具象形式呈现;裁剪环节中,一位同学发现剪下的“焦虑纸条”竟比预想中少了许多,才发现,原来快乐一直默默占据上风;“拽紧易断,放松易散”,一位同学从编织力度中悟出情绪调节的哲理——张弛有度,才能让心灵保持柔韧。
心晴社社长魏欣童说:“心理健康不是冰冷的课题,而是可以触摸、创造的生活艺术。”心晴社通过三大设计突破传统心理辅导模式,一是以艺术表达替代言语倾诉,为不善言辞的同学提供安全宣泄出口;二是通过集体创作打破“心理问题即隐私”的刻板印象,让同龄人的共鸣成为治愈良药;三是将心理学知识融入手工实践,让“情绪管理”“自我接纳”等概念变得真实可感。
“救”是你了!
近日,学校心理咨询与发展中心举办了“薪火聚温暖,急救在身边”应急救护知识宣传观影活动,此次活动旨在增强同学们对急救知识的了解,提高应急救护能力。本次活动特别选择了观看纪录片《人间世》第2集《救护车里的人间百态》作为核心内容,旨在通过真实的救援案例,让同学们深刻体会到急救的重要性,同时学习并掌握基本的急救技能。
纪录片中,救护车内外的紧张氛围、医护人员与病患及家属之间的情感交流以及每一次紧急救援背后的故事,都深深触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大家目睹了生命在危难时刻的脆弱与坚韧,也见证了医护人员在紧急情况下的专业与担当。
通过本次活动,同学们不仅增强了对应急救护重要性的认识,还学习并掌握了基本的急救技能。同学们在活动结束后纷纷表示,通过这次活动,不仅开阔了眼界,还提高了自己的自救和互救能力。
变废为宝+探寻历史近日
“匠心”劳动技能协会在学生一站式服务中心举办了“绿动你我·金山共守”主题实践活动和“传统节日铭记于心”主题知识科普讲座。
在“绿动你我·金山共守”主题实践活动中,同学们以扭扭棒手工制作为载体,上了一堂环保教育课。 大家手持彩色扭扭棒,将环保理念化为指尖艺术。有人编织出衔枝的飞鸟,暗喻生态系统的平衡;有人塑造出地球模型,用经纬线勾勒环境危机;更有同学制作垃圾分类标识,将环保知识融入艺术创作。
这次活动让同学们真正理解了“环保即生活”的含义,活动选择扭扭棒这种可循环材料,正是想传达“变废为宝”的环保理念。
在“传统节日铭记于心”主题知识科普讲座中,从青铜器的辉煌到瓷器的温婉,从甲骨文的起源到丝绸的兴盛,“匠心”劳动技能协会会长夏语欣为同学们讲述了传统文化相关知识。同学们还分享了自己了解的传统技艺,如:刺绣、剪纸、蜡染等,助力大家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通过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活动,学校不仅为同学们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更为大家的身心健康、创意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创造了机会。相信在学校的引领下,更多具有特色和意义的活动将不断涌现,为同学们的大学生活增添更多精彩篇章,助力同学们全面成长。